91福利社在线观看/a欧美在线/久久久福利影院/欧亚久久日韩av久久综合 - 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歡迎光臨消費電子實驗室!  

登錄 立即注冊 找回密碼

設為首頁收藏本站

隱藏的真相:我國大量有毒土地被用作住宅開發

2012-6-4 21:02| 發布者: CNCELAB| 查看: 3256| 評論: 0|原作者: 高勝科 王開 |來自: 中國網

摘要: 在工業結構調整和城市用地結構調整之中,占據市區優越位置的一些劣勢工業企業,紛紛通過易地、搬遷改造,退出繁華地段,其遺留的大量毒地亦隨之被暴露于城市的陽光之下
遮蔽的真相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全國發生過多起由于場地污染而致急性中毒事件,隨著土地開發建設加速,類似事件呈上升趨勢。

2004年4月28日,位于北京市南三環的宋家莊地鐵建設工地,三名工人在地下作業時中毒,被送至醫院,其中癥狀最重的一人接受了高壓氧艙治療。出事地點是一家農藥廠的原址,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該廠被北京紅獅涂料廠合并。

2006年7月,位于江蘇蘇州市南環路附近郭巷的一化工企業搬遷后,留下了20畝污染土地,六名筑路工人挖土翻起有毒土壤時昏迷。

2007年春節前,武漢黃金地塊——赫山地塊施工現場,隨著深層土壤被挖出,刺鼻的味道越來越濃,有工人陸續出現頭暈和呼吸困難等不良反應,由于不知實情,繼續作業,最后,數名中毒工人被送往醫院緊急救治。該地原屬武漢市農藥廠。

曾參與北京化工二廠地塊調查采樣的一位污染修復行業人員描述,毒氣從直徑50毫米的采樣管不斷外冒,用打火機即可將其點燃,足見污染物濃度之高。在此種環境中作業,會危害人體,造成惡性中毒事件。

“中毒事件屬于急性事件,這表明場地污染已達到很嚴重的級別,而更多長期居住在污染土地的居民將可能是慢性中毒,病情可能在五年、十年甚至幾十年后才會顯現。”中科院地理資源所環境修復中心主任陳同斌說,根據污染物種類和濃度不同,有些會有較長潛伏期。

重金屬、電子廢棄物、石化有機污染物和持續性有機污染物,是毒地污染物的四大類別。

被污染后的土壤,對人體帶來的危害有直接與間接兩種途徑。間接途徑是通過地下水、地表水以及空氣影響到人體健康,直接途徑則是通過揚塵,或者兒童玩耍時不注意將污染土入口等方式。

美國和日本已有在重污染區域開發商品房后居民健康受損的案例,美國著名的拉夫運河小區案即是一例。上世紀70年代末,該小區不斷出現婦女流產、死胎和新生兒缺陷等現象,成年人體內也長出各種腫瘤。而這一小區正是建設在一個化學廢料大填埋場上,場地未經修復處理。殘酷事實的揭露令小區居民震驚不已。他們走上大街游行示威,要求政府進行更加詳細的調查,并做出合理的解釋和相應的措施。

這一事件最終迫使當時的卡特總統頒布了緊急令,允許聯邦政府和紐約州政府為尼亞加拉瀑布區的拉夫運河小區近700戶人家實行暫時性的搬遷。隨后,卡特頒布了劃時代的法令,創立了“超級備用金”。這是有史以來聯邦資金第一次被用于清理泄漏的化學物質和有毒垃圾場。

科學界的諸多研究也證明,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區,人群癌癥等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升高。

一些毒地雖已浮現,但對外嚴密封鎖消息,僅供專家內部研討和政府閉門決策。一位參與多起土壤修復項目的專家介紹,如廣州某處樓盤曾是一家重點化肥廠原址,重金屬與石油類污染物超標并存。廣州亞運村曾選定該位置,在調查后才發現場地污染問題,最終亞運村改選落戶番禺區。但該樓盤居民始終不知真情。

一位業內資深專家向《財經》記者透露,深圳某塊工業用地,曾是大批電子企業的原址,企業搬遷后,場地電子固廢污染較重,現在這片場地上辦公的企業并不知情,甚至當地政府部門對此地塊的污染情況也不完全掌握。

《財經》記者獲悉,去年下半年在北京某家中央國家機關系統的特級賓館內,舉行了康泉新城二期工地污染修復的評標會,為期兩天。自2011年底至今年初,康泉新城二期工地的污土已著手處理。大部分采取異位修復方法,即將污染土壤移到他處做處理。

但該地塊的污染土壤究竟運到何處,又如何處理?施工方以及參與修復的專家都未提供答案。一位自稱北京中后機械施工公司的現場土方施工負責人稱,污染土被運到北京東郊,處理方法為:“深挖幾十米,然后將好土覆蓋上面。這是按照要求做的,環保部門多次檢查通過。”

將污染土運至異地填埋后,填埋地還必須進行防滲工程,以免污染地下水。一位了解康泉新城二期項目的人士透露,“被挖出的污土,運走后做了分類處理,分別設計了熱解、焚燒、還有堆肥處理等幾種修復方案,但最后處理過程中可能有不規范的地方。”

但這兩種說法都沒有得到中央公務員住宅中心的正面確認。

另有知情人士還透露,在康泉新城二期的評標會上,有評標組專家宣稱,只在競標單位資質和價格上衡量,不對初定的修復方案的科學合理性負責。“在會上甚至有人玩笑般說,工程竣工后,可以讓環保部、國土部和住建部先后搬進去住,如果沒有問題了其他部委可以入住,畢竟這幾個部委在知識水平方面要好于其他部委”。

·下篇·治理困局

央企所遺留下的污染場地,是應該由企業還是中央政府負責,抑或由地方政府負責,也未有定論。對場地污染的歷史污染者和未來開發商來說,責任問題的厘清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到場地污染修復的成敗。

污染土地必須修復或者擱置,這是國際共識,但首先要知道的是哪里有污染。

底本不清

2006年到2010年,環保部費時五年耗資10億元進行了首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大規模調查。對此次調查數據,環保部諱莫如深,至今未對外公布。今年5月30日,在北京召開2012年重金屬污染土壤治理與生態修復論壇,會后《財經》記者幾次追問環保部自然生態司土壤處負責人,其對該問題依然避而不答。

環保部遲遲不公布調查情況,多位專家分析,其原因是目前修復技術不成熟,政府也難以一次性支付修復污染場地的巨額資金,且調查結果非某一部委能決策、掌控之事。而城市場地土壤污染狀況一旦公布,可能引起恐慌和巨大的經濟損失。

在江蘇省蘇州市,地塊每平方米可拍出上萬元高價,而位于城市中心的數十公頃的被污染土地無人問津,撂荒多年。該地塊是創建于1956年的蘇州化工廠原址,主要生產農藥,2003年搬遷后,蘇州市有關部門一直在尋找土壤修復的方法,至今仍在進行新一輪的全面調查分析。此外,南京市樂居雅小區2007年甫一開盤即遭到消費者抵制,原因是公眾獲知小區是建在未經修復的原南京化纖廠舊址上。

另外,多位污染場地修復專家提出,上述耗資10億元的土地調查數據也有失全面性,還不能精確掌握全國場地污染的統計數字。參與此次調查的多位專家向《財經》記者透露,調研的取樣方法有瑕疵,直接影響到普查數據和最終結論。全國調查均按8公里×8公里的范圍取樣,人口稀少處和污染密集區以同樣的標準密度取樣,結果不夠嚴謹;而且在64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取一個樣,范圍與隨意性均太大。

不過,參與調查的環保部南京環科所研究員林玉鎖向《財經》記者介紹,化工企業和高污染風險企業星羅棋布,如逐個摸點,僅憑環保部門一力為之,十年也很難做出場地污染數量、面積的精確統計。

《財經》記者還獲悉,調查期間,環保部只調查其所管轄的范圍,其他諸如污染問題嚴重的礦區礦山及其周邊環境則歸屬國土部門管轄,由于部門壁壘,一些數據沒有被共享。

監管真空

目前,中國對毒地的監管和修復并沒有明確的立法。2003年全國施行的《環境影響評價法》里要求,“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并不包含對用地的歷史情況調查,因此不能有效過濾毒地。

北京宋家莊工人施工中毒事件,被視為中國污染場地修復工作起步的標志性事件。事發兩個月后,2004年6月,原國家環保總局要求污染企業和單位,在改變原土地使用性質時,必須經具有省級以上質量認證資格的環境監測部門對原址土地進行監測分析。

2008年環保部再度發文,要求對污染場地特別是城市工業遺留、遺棄污染場地進行系統調查,掌握原廠址及其周邊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種類、污染范圍和污染程度等。

但這些文件并非強制性法規。

目前,全國僅有北京、重慶兩地環保部門設有污染場地管理科,并明確規定工業用地原址在二次開發利用前必須進行場地環境評價。重慶還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在轉產或搬遷前,應當清除遺留或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質,并對被污染的土壤進行治理。

其他城市并無強制性要求開發必須進行場地污染調查分析,基本處于監管真空。

武漢長江明珠經濟適用房有2400戶規模,建在武漢長江化工廠原址上。環評報告書認為,項目場地存在金屬銻污染和局部有機物污染。重金屬很難在環境中自然降解,金屬銻會刺激眼、鼻、喉嚨及皮膚,持續接觸可破壞心臟及肝臟功能,吸入高含量銻會導致中毒。而有機物污染的土地,短期內根本不適合作為居住用地。

但2010年11月底被媒體曝光時,該小區已基本建好。在武漢市環保局要求之下,毒地采取覆蓋土工膜將污染土壤進行隔離,而土工膜隔離修復方法在業內專家看來只是規避風險,而非徹底修復策略,由于污染物沒徹底消除,今后進行開挖建設時仍可能引發污染。至今,小區業主已陸續無奈地入住。一位小區業主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唯一能做的是,“今后讓孩子少到小區里玩土”。

由于沒有專門針對土壤污染的法律法規,使其后的追責也蒼白無力。武漢長江明珠經濟適用房未做污染土地修復,沒有環評報告,就在毒地上建房。事發后,武漢市環保局僅批復要求:“鑒于本批復下達以前項目已開工建設且部分住宅已建成的事實,你公司除須積極補救,對于幼兒園以外部分建筑可能存在的環境問題和隱患,你公司應當根據承諾負責妥善處理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在采取了覆蓋土工膜將污染土壤進行隔離的規避手段,而非徹底修復措施后,居民已然入住,此事亦不了了之。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網站介紹 廣告業務 歡迎投稿 招聘信息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法律顧問 網站地圖

CopyRight 2012消費電子實驗室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044號-4號

電話:13701384402 郵編:100040 郵箱:BICQ6688@QQ.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