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電子實驗室-2014/5/13】中國正在研制超級磁懸浮列車,采用真空管設計,未來的時速可達到每小時2900公里。在西南交通大學的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超導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完成載人高溫超導磁懸浮環形軌道測試。這一項目由鄧自剛博士領導,他已經對這項技術進行了數年研究。 據《科技世界》報道稱,去年3月,鄧自剛率領的研究小組進行了第一次高溫超導磁懸浮環形軌道測試。這種新型環形軌道將掀起一股速度更快的列車的浪潮。 鄧自剛表示,為了進一步推進這一項目,必須完成兩個階段性目標。他說:“第一階段是研制一條高溫超導磁懸浮環形軌道,能夠讓速度達到每分鐘25公里。這個目標已經在2013年2月實現,促使研究人員進入下一個階段的研究。第二個階段是為環形軌道安裝真空管,也就是打造真空管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在設計上,這輛列車在不搭載乘客情況下的最大速度可達到每分鐘50公里。” 鄧自剛說:“列車的速度因為環形軌道半徑太小受到限制,軌道的半徑只有6米。這一項目的重要意義在于打造世界上第一個真空運輸系統原型。目前,我們正對這個新系統進行真空測試。在不久的將來成功運行之后,我們將公布我們的研究成果。” 新聞加點料 鏈接: 磁懸浮列車歷史 20世紀中期,科學家首次提出利用磁懸浮驅動列車前行。1984年,第一輛商用磁懸浮列車在伯明翰國際機場投入運營。這條磁懸浮線路全長僅600米,運營時速26英里(約合每小時42公里),11年后因維護問題關閉。進入21世紀,高速磁懸浮列車開始投入商業運營,主要集中在日本和中國。世界上最快的載人列車是上海的磁懸浮列車,2004年4月投入運營,時速可達到268英里(約合每小時431公里)。 超級磁懸浮的原理是什么? 超級磁懸浮列車之所以能夠達到更快的速度是因為采用真空管,減少空氣阻力對速度的影響。鄧自剛在一篇闡述這一研究項目的論文中指出:“如果時速超過400公里,超過83%的牽引力浪費在對抗空氣阻力上。此外,空氣動力學噪音也會突破90分貝(環境噪聲標準為75分貝)。”唯一打破這一屏障的方式就是降低運行環境的空氣壓力。研究中,鄧自剛將真空管內的壓力降到正常海平面氣壓的十分之一,成功打破這一屏障。他說:“一些地鐵系統,尤其是瑞士的地鐵系統已提議使用真空管列車——采用真空管的磁懸浮列車,通過消除空氣阻力提升速度。真空管運輸系統允許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的速度大幅提升,每小時的速度可達到3000公里,可以用于一些軍事用途或者太空發射系統。” 磁懸浮列車的特點 “磁懸浮列車”的特點是快速、低耗、環保、安全。由于列車“包”在軌道上運行,沒有脫軌危險,所以安全性極高。另外,列車運行的動力來自固定在路軌兩側的電磁流,同一區域內的電磁流強度相同,不可能出現幾趟列車速度不同或相向而動的現象,從而排除了列車追尾或相撞的可能。但建設一條高速磁懸浮線路的總成本很高,它相當于3條高速輪軌線路的建設成本,這算是磁懸浮列車的美中不足罷了。 |
網站介紹 廣告業務 歡迎投稿 招聘信息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法律顧問 網站地圖
CopyRight 2012消費電子實驗室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044號-4號
電話:13701384402 郵編:100040 郵箱:BICQ66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