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電子實驗室-2014/4/4】3月以來,“智能化”概念成為了資本市場的新寵兒。繼美菱電器因為其“尚未上市的智能產品”而漲停后,美的集團、海信電器、四川長虹以及小天鵝等家電上市公司在發布其智能化戰略后,股價均迎來了大幅上漲,漲幅從5%到20%不等。 家電智能化已成為當下家電行業最熱話題,但調查發現,目前大部分廠商提出的智能化概念更多的只是炒作,真正要實現落地尚需時日。 廠家炒作 追溯此輪智能化熱潮的“始作俑者”是去年7月四川長虹首次提出的“家庭互聯網”概念。但當時長虹僅僅是提出其對家庭互聯網系統的構想,并沒有具體的智能產品上市。 直到今年2月18日,四川長虹旗下的美菱電器因為被媒體曝光組織機構投資者體驗公司新一代智能冰箱而漲停。盡管后來美菱電器發布澄清公告,對這一說法予以否認,但資本市場表現出來對家電智能化的極高關注卻讓其他家電企業動了心。 緊跟著,TCL集團在2月25日提出“智能+互聯網”與“產品+服務”的“雙+”戰略;3月10日,美的集團發布M-Smart智慧家居戰略;17日,海爾發布了全新的U+智慧生活操作系統;18日,康佳集團公布轉型互聯網的戰略目標,并提出易終端+易平臺的“1+1戰略”;同日,海信發布國內首臺搭載NFC技術的智能冰箱,加速構建“智能家居”…… 一時間,“智能化”成為了今年家電行業的關鍵詞。據奧維咨詢(AVC)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智能家電產業總值為1000億元,預計到了2020年,這一數值將增長10倍左右,達到1萬億左右的規模。 據小天鵝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小天鵝產品結構中,自動投放洗衣機占比已達到20%,到2015年,這一比例將提高到45%。而美的集團執行副總裁、家用空調事業部總裁吳文新此前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去年美的空調已經在所有的變頻空調新品植入物聯網智能技術,并力爭用三年時間實現物聯網智能空調銷售份額占比超過50%。 但實際上,更多的所謂智能家電新品僅僅是在傳統產品基礎上外接通信模塊,產品仍然只是一個雛形,不少廠家甚至連家電產品間實現互聯互通的問題都沒有解決。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院長邴旭衛指出,目前企業提出的智能化概念大多停留在產品層面,接下來如何在整個家庭里面建立所有電器的互通互聯,以及實現與整個社會系統進行聯系,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家居,目前家電企業尚處于探索階段。 資本追捧 然而,盡管目前智能化概念只是處于剛起步階段,但資本市場的反響卻讓人振奮。 據不完全統計,自提出智能概念以來,美的集團、海信電器、四川長虹以及小天鵝等家電上市公司股價均有5%-20%不等的漲幅。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家電企業宣布智能化戰略之后,IT、互聯網、軟件、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傳感器等曾經跟家電業不沾邊的科技前沿詞匯成為家電企業身上的新標簽,很容易引起資本市場的投資者趨之若鶩,甚至趁機炒作股價。 渤海證券研報認為,3月份各大家電制造商不局限于發布智能家電單品,同時在智能家居操作系統方面有所布局。但是,概念混戰過后還需靜待產品落地的競爭力顯現。 “就是我借著你的智能化概念炒高你的股價,當很多中小散戶一窩蜂地跟進買入時,如果你拿不出像樣的產品,那我立馬出貨套現,至于散戶們被套牢之后的謾罵聲,最終還是留給了企業聽。”業內人士表示。 落地難點 事實上,早在2012年海爾便提出了智能化的轉型戰略,隨后還推出了智能電視、智能空氣凈化器、智能手表等智能化產品,但市場對此并不受用,導致海爾的智能化戰略遲遲不能落地。 業內人士認為,之前白電產品的智能化推進舉步維艱,是因為存在著兩大行業瓶頸。“第一,廠家一廂情愿地推介給消費者的智能化功能并不是消費者所感興趣的,即‘沒有解決用戶痛點’;第二,即使有消費者感興趣的智能化功能,通常在操作上過于繁瑣,讓消費者望而生畏,即‘用戶體驗太差’。” 不少家電企業管理層坦承,智能化白電的市場需求還沒有真正打開,尚需進一步培育。 此外,缺乏國內外統一標準也是目前智能化難以落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于智能系統平臺和標準,美的和海爾都提出開放共享,將用戶、合作伙伴、硬件商、開發者連接起來,搭載不同品牌的家電產品,甚至將社會上的其他服務商納入到服務體系中。但一位家電業內人士一語道破個中問題:“誰愿意把自己家的產品放到別人的系統?” 因此家電廠商一方面極力搭建自己的平臺,并積極引進阿里、愛奇藝等互聯網企業以增加自身平臺的價值;另一方面又將用戶資源視為重要財富,不輕易與人分享。 |
網站介紹 廣告業務 歡迎投稿 招聘信息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法律顧問 網站地圖
CopyRight 2012消費電子實驗室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044號-4號
電話:13701384402 郵編:100040 郵箱:BICQ66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