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電子實驗室-2013/7/7】炎炎夏日,不少家庭主婦都喜歡批量采購,回到家便將食物存放進冰箱之中,以為如此便可“萬事大吉”,其實并不盡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樸建華指出,夏日將食物存進冰箱并不能給食物上貼心保險,反倒容易出現冰箱食物中毒。其實很多食物是不能存在冰箱里的。因為不同食物的生長環境不同,導致儲存方法也不同。有些食物在常溫下儲存即可,放入冰箱反而會加速腐爛和變質。 香蕉:在12℃以下的環境貯存,會使其發黑腐爛。 黃瓜:在0℃的冰箱內放三天,表皮會呈水浸狀,失去其持有的風味。 西紅柿: 經冷凍,局部或全都果實會呈水浸狀軟爛,表現出褐色的圓斑。肉質呈水泡狀,顯得軟爛,或出現散裂現象,表面有黑斑,煮不熟,無鮮味,嚴重的則腐爛。 黃瓜、青椒:黃瓜、青椒:在冰箱中久存,會出現“凍傷”——變黑、變軟、變味。黃瓜還會長毛發粘。因為冰箱里存放的溫度一般為4至6左右,而黃瓜貯存適宜溫度為10至12,青椒為7至8。故不宜久存。 面包:在烘烤過程中,面粉中的直鏈淀粉部分已經老化,這就是面包產生彈性和柔軟結構的原因。隨著防止時間的延長,面包中的直鏈淀粉部分的直鏈慢慢締合,而使柔軟的面包逐漸變硬,這種現象叫做“變陳”。變陳的速度與溫度有關。在低溫室變硬較快,面包放在冰箱中要比放在室溫變硬的速度來的快,所以,如果短時間存放應將面包放在室溫下,防止面包變硬。 焙烤食品是不宜放入冰箱儲存的。盡管對于有些品種的月餅來說,放入冰箱可以延長其保質時間,但還是會影響其風味。 中藥材也不宜放在冰箱里。藥材放入冰箱內,和其他食物混放時間一長,不但各種細菌容易侵入藥材內,而且容易受潮,破壞了藥材的藥性。 鮮荔枝:在0度以下的環境中放上一天,其表皮就會變黑,果肉就會變味。 葉子菜:因為它冷藏后比較容易爛. 鮮果汁:冷凍后容易破壞它的維生素等營養成分! 白菜、芹菜、洋蔥、胡蘿卜:適宜存放溫度為0℃左右。 啤酒:若低于0,則外觀混濁,味道不佳,因此,啤酒無論什么季節都不宜存放在冰箱內。 不能把瓶裝液體飲料放進冷凍室內,以免凍裂包裝瓶。應放在冷藏箱內或門檔上,以4左右溫度貯藏為最好。 南瓜適宜在10℃以上存放。 巧克力在冰箱中冷藏后,一旦取出,在室溫條件下即會在表面結出一層白霜,極易發霉變質,失去原味。 火腿若將火腿放入冰箱低溫貯存,其中的水分就會結冰,脂肪析出,火腿肉結塊或松散,肉質變味,極易腐敗。 冷凍食品解凍后不宜再存放:從市場上買回來的冷凍食品,肉、魚、雞、鴨、蛋、速凍蔬菜等,一經解凍要盡快加工食用,不宜存放。如果存放時間太長,肉、魚、雞,鴨等會因為細菌和酶的活力恢復,不但能很快繁殖分解蛋白質引起變質,而且還能產生有毒的組胺物質,人吃了會引起食物中毒;冷凍蔬菜存放時間太長,不僅色變,營養損失,品質下降,而且也很容易腐爛變質,不能食用。 冷凍的肉、魚、雞、鴨等冷凍時由于水分結晶的作用,其組織細胞便受到破壞,一經解凍,被破壞了的組織細胞中,會滲出大量的蛋白質,就成了細菌繁殖的養料。有實驗表明,將經冷凍1天的新鮮青花魚,放在30溫度下6小時,其腐敗速度要比鮮魚快1倍;將解凍的蛋黃放在18溫度下2小時,細菌數增加約2倍,經8小時,細菌數增加50倍以上;將冷凍的鮮雞蛋,放在0~15溫度下達10天以上,因經冷、熱溫度的變化時間太長,不但卵膜變松、蛋清稀薄,而且還發生粘殼、散黃,甚至霉變、發臭,不能食用;冷凍過的蔬菜,尤其是在熱天更不宜存放,否則綠葉蔬菜很快會變黃,維生素C也易被破壞。蔬菜放在20溫度下,比放在6~8的溫度下,維生素C的分解損失要多2倍。 |
網站介紹 廣告業務 歡迎投稿 招聘信息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法律顧問 網站地圖
CopyRight 2012消費電子實驗室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044號-4號
電話:13701384402 郵編:100040 郵箱:BICQ66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