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萎縮、庫存壓頂、終端不暢、環境不配合……凡是能想得起的利空因素,都集中到了2012年的空調行業。市場銷量急速下挫、高速增長戛然而止,2012,空調行業怎一個“冷”字了得!
面對毫不松懈的房地產調控和長期低迷的外貿需求,高歌猛進了多年的空調行業,亟須減虛膘、練肌肉,醫治飲鴆止渴式的政策依賴癥,進行全方位的結構調整。在調整中尋求突圍。 市場總量急速下挫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聯合中國家電網發布的《2012冷凍年度中國空調市場白皮書》顯示,從2010年到2012年,國內空調市場整體銷售態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2010年國內空調市場銷售量同比增長31.45%,銷售額同比增長24.13%;2011年,國內重點城市空調器銷售量同比增長為20.45%,銷售額同比增長更是達到28.64%;而在2012年,國內空調市場銷售量同比下滑25.12%,銷售額同比下滑19.36%,同比大幅增長態勢戛然而止。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助理蔡瑩認為,整體經濟環境的變化和支出相對保守,使得消費能力釋放受到了壓抑;政策性利好支撐力度減弱;大眾消費水平以及更新換代欲望下降;前期刺激性政策透支了消費需求;房地產調控政策繼續抑制需求釋放等,造成了2012冷年國內空調市場銷售規模急速下降。 白皮書顯示,政策性因素對空調市場的影響,在三、四級市場體現得尤為明顯。三級城市銷售比例開始出現下降局面,四級城市銷售比例提升不到1個百分點。這表明,相較于較為成熟的城市,曾被各界寄予厚望、一度火爆的農村市場,只是曇花一現式的政策催肥,而不是市場培育后的瓜熟蒂落。 調整,困境中突圍 白皮書預計,2013冷年整體市場環境不會有明顯改善,外部環境壓力依然會伴隨空調行業的發展進程,生產企業如何進一步提升抗擊打能力尤為關鍵。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理事長王雷認為,空調行業難以復制前些年的高速增長,在行業趨歸平穩發展的階段,企業要繼續加大轉型升級、產品結構調整的力度和速度,以穩健的企業綜合實力應對未來的挑戰。 蔡瑩認為,隨著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市場飽和度的提升,高質量、高水平產品會愈發成為消費者首選,品牌價值的作用也在逐步提升。蔡瑩建議,生產企業應該更加重視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市場策略,在質量、節能、人性化設計和工藝等方面多下功夫,進一步改善產品結構和提升行業整體水平,只有這樣,才能為行業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形勢嚴峻,但機遇依然可尋:保障房將集中交付,有望抵消樓市限購政策對家電行業帶來的部分影響;部分地區樓市交易出現回暖跡象,剛性需求開始釋放,房屋裝修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空調消費;國家節能家電推廣政策效應,將會在新冷年有所顯現,進而將激發空調更新換代需求;城鎮化進程持續推進,也將刺激空調購買需求。 爆發式增長,既不現實,也無需羨慕。市場,總是按其自身的規律演進。扭曲了,它就會矯正,甚至矯枉過正。短期內,空調市場體量雖難以達到前幾年的高點,但規模總量依然可觀,放平心態、做好產品和渠道,做足功課,對空調行業應是優先選擇。 白皮書認為,市場飽和與消費信心不足開始向中小城市蔓延,整體市場需求將基本進入更新為主、普及為輔的相對平穩階段,產品質量、核心功能、售后服務、品牌美譽度將成為今后競爭的要點。 政策“發動”動力不足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中國政府啟動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4萬億元投資像一劑強心針,讓加速下滑的經濟迅速企穩回升,并率先走出衰退陰影。但強力的政策刺激,也讓許多行業留下了難以消除的后遺癥。 蔡瑩認為,對于空調行業而言,政策性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各種擴大消費政策的集中出臺打破了經濟運行的正常規律,造成短時間消費潛力的集中釋放,透支了多年正常消費能力;二是大量消費的提前實現,給制造商或潛在進入者提供了虛幻的消費預期,吸引了新的進入者,形成了新一輪的產能擴張,造成供求失衡加劇了市場波動。 更為重要的是,許多企業由此患上了政策依賴癥。蔡瑩認為,政策刺激,是近幾年推動整體銷售規模提升的“發動機”,但目前,這個“發動機”開始出現動力不足現象。 |
網站介紹 廣告業務 歡迎投稿 招聘信息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法律顧問 網站地圖
CopyRight 2012消費電子實驗室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044號-4號
電話:13701384402 郵編:100040 郵箱:BICQ66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