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科學界長期懷疑惡性腫瘤的發展源自“癌癥干細胞”,但一直沒能證實它的存在。近期3項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癌癥干細胞確實存在,這可能會為癌癥治療帶來重要積極影響。
新一期英國期刊《自然》登載了其中兩份報告。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的路易斯·帕拉達等人報告說,他們利用基因手段對實驗鼠的腦癌細胞進行標記,結果發現有一種細胞出現在所有腫瘤中,具有促進惡性腫瘤生長的能力。在另一項研究中,比利時和英國研究人員也在患皮膚癌的實驗鼠體內找到了類似細胞。 此外,荷蘭研究人員還在新一期美國期刊《科學》上報告說,他們在患腸癌的實驗鼠體內同樣發現了癌癥干細胞。 這些細胞之所以被稱為癌癥干細胞,是因為它們具有促進惡性腫瘤生長和自我修復的能力。在許多機體組織中都有干細胞,如心臟中有心臟干細胞,骨髓中有造血干細胞,它們都能促進相應組織的生長和自我修復。 這三項研究在不同的癌癥實驗中證實了癌癥干細胞的存在,對于癌癥治療有重要意義。比如帕拉達等人的實驗顯示,如果僅用藥物殺死普通癌細胞,腫瘤在經歷一定程度的縮小后又會很快自我修復,但如果有針對性地殺死癌癥干細胞,腫瘤縮小后就不會再反彈。 研究人員因此認為,將來的癌癥治療方式可能會出現重大變化,即從單純針對癌細胞的治療,轉變為把“攻擊點”放在癌癥干細胞上。 |
網站介紹 廣告業務 歡迎投稿 招聘信息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法律顧問 網站地圖
CopyRight 2012消費電子實驗室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044號-4號
電話:13701384402 郵編:100040 郵箱:BICQ6688@QQ.COM